一次用心的傳遞
也許就是另一個人成長的契機
思林學院創辦人|Jocelyn
嗨!我是Jocelyn, 思林學院創辦人。 國中時,我的班導師曾為了一個叛逆男同學,在全班面前說了一段至今仍記憶猶新的話:「這個世界上,若有誰會因為你的成就而真心感到驕傲,那人不見得是手足,也未必一定是父母,而是與你毫無血緣,卻願意無私付出時間與心力在你身上的老師…」或許,正是這番話,悄然種下了我踏上教學之路。從事教學工作超過 15 年,我始終認為,教學是份影響生命,引領社會的工作——如果我有這樣的能力,又會在某個人的生命裡,留下什麼…?
我為自己下的第一個決定
我不像很多教學工作者,從小就把老師當成是一份理想工作。高中時,因為更喜歡邏輯推理,起初選擇了自然組,但父母認為這個選擇對女生來說,未來求職比較沒有優勢。當時的我沒有多想,也沒有為自己爭取,於是改回社會組。
就在之後,我體會到比起課業壓力,覺得學習過程不有趣、得不到成就的感覺更令人痛苦。於是大學選科系那一年,我就意識到:如果我不能為自己未來做決定,那麼未來過得每一天,學的任何事情、做的每份作業,可能會讓我悶到受不了!我並不希望未來大好青春,處在沒期待、沒挑戰樂趣的狀態裡…
那時覺得教學,相較其他領域,是更能想像未來的畫面,也因為喜歡小孩所以選了師範學院,推甄上後就這麼踏上了教育之路。大學期間,發現自己很喜歡“發想“,除了主科需要設計不同型態的課程外,也常是社團和學生會幹部,喜歡一群同學討論、一起瘋的過程,也當過大專聯合活動召集人…
這些經歷與體會,更讓我確信:為自己人生思考做的選擇,絕對是值得的!即使有辛苦,也能享受其中 ~



第二個決定:學校教師轉講師
師範學院畢業後先在小學裡面教學,這是我第二個決定的轉捩點。
那時,雖然很享受跟學生間的互動,但工作型態偏向獨立完成,課程是出版社安排好,比較少機會需要和人一起討論,那時我感覺工作缺乏一些與同齡層互動的樂趣,才開始思考自己理想的工作型態。
是的,於是我放棄學校老師工作,很幸運考上事前先了解過的藝文教育品牌公司。在這裏當講師,同時能重溫小時候在樂團班成長的樂趣,也結合我想要的工作型態。
但是當發現把教學這件事放入市場後,也帶給我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。我開始需要注意我有多少學生,我退了多少學生,我能招到多少學生, 所有一切教學成果,都變得跟數字有關,也因此開啟了我對課程與教學發想的思考層次。
大概是公司裡多數講師是專科系畢業,而我是少見一二的教育科系,多了一份能將專業轉化的技巧,的確在一群講師當中有著不錯的績效表現。那時,雖然我在公司年資尚淺,但很快便被指派參與公司課程改版與研發項目,就這樣一路邊開發課程、邊參與培訓內部講師、邊教課十多年,中間也因為看到許多教育現場無解的課題,繼續在台師大讀研究所找答案。
這十多年,累積很多屬於我的感動故事,到不久前都還有學生傳簡訊跟我分享他的發展,感謝過去我的方法…,其實我沒能太清楚我在他們生命中具體留下什麼,但是我很欣慰學生朝著自己的志向努力。
教學,如果能結合專長和興趣,就是這麼有魅力,讓人捨不得的一份工作✨



第三個決定:屬於我的課程事業
疫情期間讓我開始體驗到線上課程的可行性, 加上自己有了家庭和小孩,希望有更多時間能彈性運用,重新思考我一直在做的事情,以及這些年在教學上的收穫,有什麼部分是可以轉化運用在更多不同領域?
因為我相信如果可以把自己擅長的事情,用對自己也更有意義的方式做傳遞, 那麼我們的話語會變得非常有能量,而越多人能將這股善能結合再一起,就能為社會帶動更棒的氛圍,這個力量或許有一天也會回饋到我的孩子…
所以2023年,我開始在社群分享將專業轉化給不同領域族群的表達方式,以教練課開啟我把這套方法論,運用在不同產業的可能性。而學員優秀的成果,不論是用在簡報或講座上,的確也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,讓我有信心開啟線上課程事業的決定!2025更是不敢相信自己成立了公司,其實有點害怕又覺得刺激新奇,但如果有籌碼,我還是不想選擇無聊的選項!
我不知道未來可以在什麼人的生命裡留下些什麼,但這次我想為自己留下一點屬於自己的東西 ~
希望我的歷程可以給你一些啟發喔!



© 2025 思林講師培訓學院 Thinking Forest Academy
https://thinkingforest.idv.tw
隱私權政策 // 使用者條款 // 退款政策
聿芯智匯有限公司
統一編號:97588792
信箱:thinkingforest.academy@gmail.com